延边大学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403
一、学科简介
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前身为延边大学体育系,创建于1958年。1998年,增设运动训练专业,并成立了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人,博士14人;1人入选吉林省新世纪人才;在籍本科生500余人,研究生近70人。1996年,体育系挂靠教育学原理专业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了体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挂靠民族学专业,招收民族体育学博士研究生。
长期以来,充分利用民族、地域优势,以“中国朝鲜族及其地区体育研究”等作为体育科学研究特色,逐步确立了国内的优势地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传承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发展朝鲜族体育文化,形成了民族特色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自办学以来,一直承担着为东北三省民族基础教育培养体育师资的任务,先后为东北三省输送了优秀民族体育师资和体育工作者。其中涌现出了“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等优秀体育人才。
近5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在CSSCI或国家级体育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此外,通过地域、民族优势,近5年来多次举办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与美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外学校与学院建立友好关系,加强了交流与合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展积极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的科学研究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具体要求如下: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勤奋学习,严谨治学。掌握本门学科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有条件的应选修二外,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
4. 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
1. 体育人文社会学
2. 体育教育训练学
3. 民族传统体育学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年。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可以实行有条件的弹性学制,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延期毕业,但培养年限不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 课程设置要求
(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要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内容要与本科生拉开档次。
(2)原则上按照一级学科整合资源,学科或学院之间设置相同的研究生课程,要体现“资源共享”的原则。
(3)注意避免因人设课的现象。对确需开设而目前学科不具备相应师资的课程,可外请专家授课。
(4)一级学科必修课按照一级学科设置,学科专业课可以按照二级学科设置。
(5)学校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在全校各学科范围内选修课程,以开拓学术视野。
(6)任课教师所承担的研究生课程一般一个学期不超过两门。
2. 课程类别要求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实践环节与学术活动三部分。
①学位课分为公共必修课、一级学科必修课和二级学科必修课三个部分组成。
ⅰ. 公共必修课程开设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课程。公共必修课的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由学校统一做出安排。
ⅱ. 一级学科必修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的重要基本课程,课程设置要使本一级学科或学科群中不同专业及层次的研究生,既可统一安排共同课程,又能有所侧重进行选择。
ⅲ. 二级学科必修课程的开设,应为在本专业范围内拓宽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系统专门知识(特别是本专业经多年积累而形成的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成果)的基本课程。
②非学位课分为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
ⅰ. 非学位课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扩大知识面及相应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除了设置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外,还应要求研究生选修部分跨专业或跨学科的课程。
ⅱ. 专业选修课程是指研究方向的主干课程或专门问题,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着重开设前沿性、前瞻性或交叉性的课程或专题讲座。
ⅲ. 除外语专业或个别有特殊需要的专业第二外国语是否作为选修或必修,由各学科专业根据各自情况作出决定。
ⅳ. 跨专业或跨学科选修课程可在本一级学科内或本一级学科外的其他学科选课。
③ 实践环节或学术活动
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 特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实践和学术活动。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医疗实践、社会调查等。
学术活动: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班等。
④ 补修课
对于跨学科考入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也包括被认为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有缺陷、需适当补课的研究生,都需补修相关基础课程。此类课程可以是比本人目前所攻读学位低一级学位的课程,并需进行考核。成绩合格可计算学分,但不能顶替本学科(专业)学位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学分。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补修有关课程后,可以免修跨学科的课程。
3. 学分要求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修满32学分,一般不超过35学分,其中学位课18-21学分,非学位课11学分,科研与实践必修环节3学分。
① 学位课:18-21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6学分,一级学科必修课和二级学科必修课学分总和为12-15学分。
ⅰ. 公共必修课:共6学分。
政治理论课:(1门)2学分。
第一外国语:4学分(第一外国语:日语 2学分);
第二外语:2学分。
ⅰ. 一级学科必修课:6-9学分(2-3门)。
ⅱ. 二级学科必修课:6-9学分(2-3门)。
② 非学位课:不少于11学分,其中包括1学分(1门)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跨一级学科课程学分总和为10学分。
ⅰ. 专业选修课:6-8学分(3-4门)。
ⅱ. 跨一级学科课程:2-4学分(1-2门),(也可在一级学科内选修)。
③ 实践或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医疗实践、作学术报告、前沿讲座等)3学分。
④ 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以上各项规定的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1. 硕士研究生课程说明
(1)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5年。
(2)第一外国语:已通过GRE、TOEFL、IELTS、WSK、JLPT1或在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大学毕业且获取本科以上(含本科)学位之一者, 可免修免试,获得相应学分;已通过CET-6的硕士生可申请免修,但要参加期末考试。
(3)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自然辩证法(理科)。
(4)实践环节或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医疗实践等,实践时间至少应为半年或半年以上。参加2次以上由学科和导师安排的学术活动,在校内外作1次以上的学术报告,必须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月活动,并发表论文。未达到本规定要求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 硕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 备注 | |
学期 |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1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Ⅰ | 讲授 |
134 | 英语 | 96 | 4 | Ⅰ-Ⅱ | 讲授 | ||
133 | 日语 | 96 | 2 | Ⅰ-Ⅱ | 讲授 | ||
第二外语 | 96 | 2 | Ⅰ-Ⅱ | 讲授 | |||
一级学科必修课 | 学校体育理论 | 48 | 3 | Ⅰ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基本理论与运动训练学 | 48 | 3 | Ⅰ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社会学 | 48 | 3 | Ⅱ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 48 | 3 | Ⅲ | 讲授与讨论 | |||
二级学科必修课 | 中国朝鲜族及其地区体育研究 | 32 | 2 | Ⅱ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哲学 | 32 | 2 | Ⅱ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与休闲理论 | 32 | 2 | Ⅰ | 讲授与讨论 | |||
选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112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Ⅰ | 讲授 |
11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Ⅰ | 讲授 | ||
体育前沿讲座 | 32 | 2 | Ⅱ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运动心理学 | 32 | 2 | Ⅱ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史学 | 32 | 2 | Ⅱ | 讲授与讨论 | |||
专业选修课 | 体育统计学(SPSS软件) | 32 | 2 | Ⅱ | 讲授与讨论 | ||
运动与损伤 | 32 | 2 | Ⅲ | 讲授与讨论 | |||
国外学校体育动态 | 32 | 2 | Ⅲ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经济学 | 32 | 2 | Ⅲ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管理学 | 32 | 2 | Ⅲ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人才学 | 32 | 2 | Ⅲ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 | 32 | 2 | Ⅲ | 讲授与讨论 | |||
体育教学与训练原理和方法 | 32 | 2 | Ⅲ | 讲授与讨论 | |||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 32 | 2 | Ⅲ | 讲授与讨论 | |||
跨专业选修课 | 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 | 32 | 2 | Ⅰ-Ⅲ | 讲授 | ||
补修课 | 体育概论 | 32 | 2 | Ⅲ | 讲授 | ||
运动训练学 | 32 | 2 | Ⅲ | 讲授 | |||
科学实践与必修环节 | 科学实践 | 1 | 1 | Ⅰ-Ⅵ | |||
学术活动 | 2 | 2 | Ⅰ-Ⅵ |
体育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3. 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方式根据课程性质等具体情况,可采取讲授、讲座、课堂讨论、作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提倡研讨与讲授相结合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讲授课时数不得少于课程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二。
学位课程的考核必须以考试方式进行,以百分制评定成绩,75以上取得学分。非学位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为考查,也可根据专业或导师要求定为考试课,60分以上取得学分。
4. 专业学位课程综合考试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后,必须参加专业学位课程综合考试,考试在第四学期进行。考试内容包括1门基础课、2门专业课,以150分评定成绩,90分以上为合格。考试内容如下:
基础理论课:体育基本理论与运动训练学
专业课(每门50分):(1)体育哲学
(2)体育与休闲理论
5. 研究生学位外语考试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通过延边大学统一组织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外语考试,研究生学位外语考试每年上半年进行。
6. 教学大纲
培养方案内确定的课程,应编写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参考书目等。
7. 课程简介
培养方案内确定的课程,应编写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应包括: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主要内容简介、教材、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等。授课教师可以使用自编讲义,但必须事先经过所在学院同意,确保讲义质量。
七、培养方式
1. 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突出研究生科研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把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全过程,同时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应用与创新并重。
2. 硕士研究生应在复试录取时,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指导教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及个人的特点来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独立创新的工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专业文献阅读、选题、论文开题报告、学术调研、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
1. 开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培养计划。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在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前人工作、发展动态基础上,确定具体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拟解决的问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研究进度及主要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之前(12月1-31日)进行。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学科内公开进行,经专家、教授审议通过后,方可开始学位论文撰写。
2. 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按照《延边大学硕士毕业(学位)论文中期审查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
3. 预审查(初审)
学位论文完成后,各学科在第六学期初(3月1-15日)组织评审小组统一进行学位论文的预审查(初审)工作,预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预答辩(复审)阶段。
4. 预答辩(复审)
学科在第六学期初(5月1-15日)组织预答辩委员会统一进行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复审)工作。未参加学位论文预答辩(复审)或预答辩(复审)未通过者不能参加正式答辩(终审),要延期答辩。
5. 论文的答辩(终审)
研究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规定的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通过专业学位课程综合考试和学位外语考试,并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方可申请答辩。发表学术论文具体要求为: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以延边大学名义(研究生为第1作者或研究生为第2作者且其导师为第1作者)在公开发行学术期刊(包括学术论文集)或校级以上学术会议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含有录用通知的论文)。
学科在第六学期(5月15-30日)组织答辩委员会统一组织学位论文的答辩(终审),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按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申请学位科研成果的量化标准按学校的有关规定,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执行。
6. 论文审核(修改与提交)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研究生须在答辩过程中所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学科在第六学期(5月15-30日)组织答辩委员会统一组织学位论文的最终审核。
九、实践环节
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巩固和深化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并使他们在教学上得到一定的锻炼。教学实践内容可为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学生实验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辅导工作,由学院统一安排。考核合格者,记学分,考核不合格者,应重新安排,再次不通过者,按必修不及格处理,不能授予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如果在本单位安排有困难,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统筹协商安排。
根据学科实际对其他实践环节在培养方案做出明确规定,如: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并制订考核办法,应修得学分标准由学科(专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研究生实践活动原则上安排在第4学期完成。
十、必读书刊
著作类
1、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张力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 卢元镇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 毛振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与学科建议 田麦久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
5、体育文化学 易剑东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
6、群众体育战略研究 体育总局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杨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年
8、高等体育教育改革探索 钟秉枢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
9、中国朝鲜族体育研究 姜允哲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
10、学校体育现代化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 丁晓昌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中国朝鲜族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金青云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年
12、体育基本理论研究 张洪潭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3、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 卢元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体育社会学(体育产业MBA经典论丛)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5、体育管理学 (体育产业MBA经典论丛)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体育经济学 (体育产业MBA经典论丛)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7、体育心理学 (体育产业MBA经典论丛)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8、休闲体育学 卢锋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
19、生命与休闲教育 刘春海 人民出版社,2009年
20、中国休闲发展报告 刘德谦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21、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 卢元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2、体育教学与训练原理和方法 黄汉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3、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邱丕相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期刊类
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中国体育科技
4、体育与科学
5、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8、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9、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0、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1、体育文化导刊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15、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6、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十一、本培养方案自2015级研究生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