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定量指标释义及计算方法


17序号指标项指标释义与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备注66来华攻读学位留学生人数同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中学历教育留学生总数“双一流”监测指标:来本学科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和交流学者人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计算可得67外籍专任教师数公式:在专任教师的基础上,筛选国别指标释义:年度学校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全职外籍专任教师数。全职外籍专任教师指全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各专业领域外籍教师。“双一流”监测指标:外籍专任教师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1-5-1“教职工基本信息”计算可得68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人数同表6-6“本科生学习成效”中9.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人数指标释义:政府间国际组织:指若干国家为实现特定目的和任务而建立的组织机构,如联合国、美洲国家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实习:短期性质的学习实践活动,时间不应短于一个月。任职:实际在国际组织中担任的职务。“双一流”监测指标:师生到政府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人员清单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6-6“本科生学习成效”直接引用

18二、第二类审核评估定量指标发文指标46项,其中25项与第一类发文指标相同(23项必选,2项可选),第二类专有指标21项。序号指标项指标释义与计算方法文件依据及数据来源备注1思政课专任教师与折合在校生比例1:350同第一类指标1同第一类指标12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总数与全校师生人数比例1:100同第一类指标3同第一类指标33生均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20元同第一类指标2同第一类指标24生均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40元同第一类指标4同第一类指标45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元同第一类指标19同第一类指标196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同第一类指标20同第一类指标207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同第一类指标21同第一类指标218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同第一类指标22同第一类指标22

19序号指标项指标释义与计算方法文件依据及数据来源备注9学生毕业必须修满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数2学分同第一类指标12同第一类指标1210劳动教育必修课或必修课程中劳动教育模块学时总数32学时同第一类指标13同第一类指标1311通过认证(评估)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公式:通过认证(评估)的专业数/专业总数指标释义:通过认证(评估)的专业指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及以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含住建部组织的专业评估)、医学类专业认证(临床、护理、中医等)的专业总数(国标专业)。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4-3“优势(一流)专业情况”类别为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及以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含住建部组织的专业评估)、医学类专业认证(临床、护理、中医等)的专业。计算可得12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15%,理工农医类专业25%)同第一类指标14同第一类指标1413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工程实践基地、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数表7-2-3“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项目建设情况”中统计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工程实践基地、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总数。指标释义:参照表7-2-3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7-2-3 “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项目建设情况”统计引用

20序号指标项指标释义与计算方法文件依据及数据来源备注14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 文(设计)比例50%同第一类指标15公式:表5-2 “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情况”中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数/毕业综合训练总数文件依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教高厅[2011]2号)4.3.4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有5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5-2“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情况”计算可得15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与学校应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的比例同第一类指标18同第一类指标1816本科生生均课程门数同第一类指标17同第一类指标1717本科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人数及比例同第一类指标33同第一类指标3318“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同第一类指标34同第一类指标3419主讲本科课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同第一类指标7同第一类指标720教授主讲本科课程人均学时数同第一类指标8同第一类指标8

21序号指标项指标释义与计算方法文件依据及数据来源备注21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公式: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专业数/专业总数从表4-2“专业培养计划表”提取专业带头人工号,关联表1-5-1“教职工基本信息”,统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为教授、副教授的专业数。(国标专业)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4-2“专业培养计划表”表1-5-1“教职工基本信息”计算可得22设有基层教学组织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公式:表1-7-3“学校基层教学组织”中设有基层教学组织(至少1个)的专业数,除以专业总数(国标专业)指标释义:参见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填报指南表1-7-3。文件依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高校要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完善助教制度,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1-7-3“学校基层教学组织”计算可得23体质测试达标率同第一类指标16同第一类指标1624专职辅导员岗位与在校生比例1:200同第一类指标9同第一类指标925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 1:4000且至少2名同第一类指标10同第一类指标1026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比例1:500同第一类指标11同第一类指标11

22序号指标项指标释义与计算方法文件依据及数据来源备注27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元)公式:表2-8-2“教育经费收支情况”中实验经费支出/普通本科生数。指标释义:参照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2-8-2。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2-8-2“教育经费收支情况”计算可得28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元)公式:表2-8-2“教育经费收支情况”中实习经费/普通本科生数。指标释义:参照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2-8-2。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2-8-2“教育经费收支情况”计算可得29生师比同第一类指标5同第一类指标530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50%公式:专任教师中最高学位为硕士、博士的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文件依据1.《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合格要求: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0%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合格标准:30%40%,优秀标准:50%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1-5-1“教职工基本信息”计算可得31近三年新增专业数同表1-4-1“专业基本情况表”中专业设置年份在三年以内的专业数量(国标专业)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1-4-1“专业基本情况表”专业设置年份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生的时间填写。统计引用

23序号指标项指标释义与计算方法文件依据及数据来源备注32近三年停招专业数同表1-4-1“专业基本情况表”中招生状态为已停招的专业数量(国标专业)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1-4-1“专业基本情况表”招生状态“已停招”是指早于本学年已经停止招生,但上学年或本学年仍有在校生的专业。统计引用33与行业企业共建的实验教学中心数同表2-7-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中与行业企业共建的数量指标释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指教育部、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建设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文件依据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28.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2.普通高校创新信息采集报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度普通高校创新调查工作的通知(教技厅函〔20213号)全国普通高校科技创新调查课题组)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数、创新创业基地数。指标27.学校拥有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数(包括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截至2020年末,学校现有与企业共建研究机构的数量(校级及以上),包括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2-7-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统计引用

24序号指标项指标释义与计算方法文件依据及数据来源备注34近五年公开出版的教材数同第一类指标27同第一类指标2735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学生数表4-3“优势(一流)专业情况”关联表1-6“本科生基本情况”,统计学生类型为在校生,专业类型为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专业的学生数。文件依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4-3“优势(一流)专业情况”表1-6“本科生基本情况”计算可得36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同第一类指标32同表7-2-3“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项目建设情况”中项目类别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项目数量。文件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201号)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7-2-3“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项目建设情况”统计引用37与行业企业共建、共同讲授的课程数表5-1-1“开课情况”中统计授课教师外聘且教师来源非高校的课程数。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5-1-1“开课情况”统计引用38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学生人次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公式:表6-6-3“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情况”总数/普通本科生数指标释义:参照表6-6-3“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情况”。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6-6-3“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情况”计算可得39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本校教师的比例公式:表3-4-1“教师教学发展机构”中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本校教师人次数/本校专任教师总数文件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18.完善教师培训与激励体计算可得

25序号指标项指标释义与计算方法文件依据及数据来源备注指标释义:参照表3-4-1“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系。加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以提升教学能力为目的,开展岗前和在岗专业科目培训。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3-4-1“教师教学发展机构”40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公式:表1-5-2“教职工其他信息”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专任教师数。指标释义:参照表1-5-2“教职工其他信息”。文件依据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8号)7.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打通理论教学和实务操作,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实施中青年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制度,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1-5-2 “教职工其他信息”计算可得41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和本科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表6-6-6“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中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表6-6-8“学生专利(著作权)授权情况”中学生为第一作者、类别为国家发明专利的专利数量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6-6-6“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表6-6-8“学生专利(著作权)授权情况”计算可得42在学期间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公式:表6-6“本科生学习成效”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总数(人次)/普通本科生数指标释义:参照表6-6“本科生学习成效”。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6-6“本科生学习成效”计算可得

26序号指标项指标释义与计算方法文件依据及数据来源备注43省级以上艺术展演、体育竞赛参赛获奖学生人次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公式:(表6-6-4“学生获专业比赛奖励情况(艺术类专业用)”总数+6-6-5“学生获专业比赛奖励情况(体育类专业用)”总数)/普通本科生数指标释义:参照表6-6“本科生学习成效”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表6-6-4“学生获专业比赛奖励情况(艺术类专业用)”表6-6-5“学生获专业比赛奖励情况(体育类专业用)”计算可得44在学期间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的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公式:表6-7“本科生交流情况”中各专业到境外交流学生总数/普通本科学生数指标释义:参照表6-7“本科生交流情况”。数据来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填报指南表6-7“本科生交流情况”计算可得45升学率(含国内与国外)参见就业数据分析报告参见就业数据分析报告46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及结构参见就业数据分析报告参见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上一条: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下一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关闭